
购房是一项重要事宜,若出现纠纷,则购房者不仅要承受财产损失,还会遭受精神压力。为此,提前了解购房过程中常见纠纷及其解决方法,提前评估风险至关重要。
一、开发商违约交房延期
商品房买卖合同规定,如果开发商未能按期交房,应按逾期天数向业主支付违约金。因此,开发商不能以工程未完工为由要求延期交房。购房者应仔细查看合同规定,向开发商求偿,如拒绝,则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多年入住无法办理房产证
一般情况下,开发商会在交房后一定期限内办理初始登记,并将办理产权证所需资料提交给业主。在开发商完成初始登记后,业主方可办理产权证或委托开发商代办。如果开发商因规划核实、地籍调查等程序滞后或其他违规行为未能办理初始登记,业主可根据合同规定要求赔偿逾期办证违约金。
三、房屋设计存在问题
如果购房者支付房款后发现房屋结构存在问题影响居住或无法使用,合同法规定开发商应向购房者交付能够正常、合理使用的房屋。如房屋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购房者可要求解除合同或要求开发商维修。
四、二手房房东不诚信
二手房交易中常见的纠纷之一是,房东以未取得配偶同意为由要求解除合同并拒绝违约赔偿,导致购房者权益受损。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因未取得权或处分权致使标的物权不能转移,买受人可要求卖方承担违约责任或解除合同并主张损害赔偿。因此,购房者可依此要求房东承担赔偿责任。
许多购房者缺乏购房经验容易陷入各种纠纷,因此,在购房前需全面考虑、理性购房;遇到问题时,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