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房率是购房者关注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它究竟怎么计算?什么样的得房率合适?得房率高是否一定优秀?我们一起来探讨。
1. 如何计算得房率?
得房率是指套内建筑面积与套(单元)建筑面积之比。套内建筑面积包括使用面积、墙体面积和阳台面积,而套(单元)建筑面积则包括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公摊面积主要指各业主共有的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值班警卫室等公共部分。
2. 得房率应该多大合适?
不同小区的得房率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多层住宅的得房率在85%-90%之间,小高层住宅的得房率约为80%-85%,而高层住宅则相对较低,为75%-80%之间。酒店式公寓得房率则会更低。一般而言,得房率在80%左右比较合适,既可以保证公共部分的宽敞舒适,又能避免过多的公摊面积。
3. 得房率高是否一定好?
事实上,得房率过低会提高使用面积的单价,而过高则可能降低居住质量。得房率也与小区的配套设施密不可分,如果得房率过高,公共部分的面积就会相对减少,影响到楼梯的宽度、大堂的舒适度、电梯间的数量等。这也会导致业主的公用面积减少,影响居住的舒适度。因此,得房率需要一个度,不一定越高越好。
4. 什么样的住宅得房率高?
一般来说,公摊面积较小的房子得房率更高,因为公摊面积包括楼梯、公共走道和电梯等设施,需要占用面积。此外,低楼层的房子通常得房率比高楼层的高,因为楼层结构越复杂,公摊比例也越高。户外使用面积大的房子也会提高得房率,通常采用半封闭阳台和大飘窗的设计来实现。板楼的得房率通常更高,特别是户型方正的板楼,得房率可达80%以上,而塔楼则由于一层多户的设计形式,得房率较低,通常只有70%左右。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