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中国住宅产业的发展,住宅消费已经从解围型、粗放型进入到如今追求住宅质量与环境品位的新阶段。人们逐渐从传统消费模式转变为文化消费信息服务的模式,购房者不仅购买住房,更需要服务和管理。因此,社区建设中心也从原先的单纯空间物质环境向环境与文化内涵并重的多功能现代化社区转型。
社区会所最早出现在香港,是一种舶来品。1995年,深圳首次将社区会所作为售楼卖点,随后被临近的深圳、广州引入内地。如今,会所这个名称及其概念已经为人们所熟知,它已然成为现代生活的风向标。同时,它也成为开发商销售楼盘吸引顾客的亮点卖点,评判一个住宅小区是否够高档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的大城市中,大约有60%左右的住宅小区都建有会所。
住宅会所有三种经营模式:
封闭式会所
专门面向项目业主开放的会所。如今,高档小区的会所大多采用封闭式管理,这样既保证小区的环境安宁、住户的人身安全、私密性,又提升了物业品质。该类会所一般采用会员制,按照服务项目的差异以及不同费用标准,可以将会员分成若干种类别,形成差异化消费。
半开放式会所
既对内部住户开放,也对社会大众开放的会所。针对不同的项目可以采取不同的开放程度,但由于外部社会大众的进入,对于小区的安全管理会带来一定的困难。有些会所采用分流管理的方式,确保外部消费群体不对社区住户的安全构成威胁。同时,在收费上,针对住户采用优惠政策或者会员制度。
开放式会所
完全的社会商业性设施,开发商采用向社会招商的形式,面向社区及社会经营,大多数中低价位项目采用该模式。
三种经营模式各有优缺点,对于区域范围特定的社区会所,理应采取封闭式经营,业主们在其中也能充分地感受到自身的归属感和享有特殊会员权的满足感。只对内经营,只向业主开放的封闭式很可能造成小区会所难以长久维持。虽说配套性社区会所以服务业主为本,但也不能拖着入不敷出的窘境,勉强维系当初的承诺。没有资金支撑的会所又能提供多满意的服务呢?走出小区是目前会所正在尝试的经营模式,对外开放程度越低,商业化成分越浓,社区会所的初衷也就背离得越远。但从经济收益的角度来看,后两种经营模式确实弥补了封闭式经营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