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以来,一些房屋出现降价情况,导致不少老业主前往售楼处要求退房。尽管我们对业主的遭遇非常同情,但在法律面前,简单的市场价格波动并不能成为退房的理由。购房者可能会在接房前后遇到很多问题,但真正能成功退房的人数少于1%。那么,退房应该遵循哪些法律保护条件呢?购房者应该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今天,小编将带你研究这个问题。
【退房条件】
1、实测面积与合同规定面积误差超过3%;
2、开发商未遵守合同规定的退房日期;
3、开发商更改规划或设计,导致房屋结构、户型、空间尺寸、朝向等受到影响;
4、开发商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5、开发商交付的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影响房屋正常使用;
6、购房者无法按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支付贷款,双方无法协商解决。
【退房流程】
阶段1:认购阶段
如果购房者还没有签署正式的《商品房预售合同》,可以要求卖方或其代理人直接退还认购金。如果所交款项是定金,是不予退还的。
阶段2:预售登记完成
买卖双方已完成预售登记,但房屋尚未交付使用。如果任何一方想退房,当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正式退房协议时,应以书面形式表达。如果双方无法达成退房协议,购房者可以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此外,双方还应到房地产登记机构注销预售登记。
阶段3:入住阶段
房屋竣工后,购房者已完成入住手续,但尚未获得房产证。如果在此阶段退房,通常是因为卖方违约。购房者可以采用与阶段2相同的步骤,但也应申请房地产评估机构评估装修损失,解除物业管理合同,并要求退还代收的税费。
阶段4:房产证办理完成
房产证办理完成后,房屋所有权已转移,除非合同中有明确约定,否则购房者通常不能退房。此时,可能会出现一种情况:卖方垫资办理房产证,但购房者不支付,卖方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双方应到房地产发证机构办理过户或注销手续。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