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房签合同是购房的重要一环,也是确认购房者权益得到保障的重要步骤。因此,在签订合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约定贷款失败的责任
现在大部分购房者都会依赖于贷款购房,但由于个人信用问题,可能会导致贷款失败。如果没有提前约定,购房者将要承担违约责任。因此,在合同签订之前,可以提前与开发商协商并约定因贷款失败而导致购房失败的情况,以便向开发商要求返还已付款项。
2. 明确双方的违约责任
购房者作为消费者违约的情况相对较少,但开发商的违约情况却经常发生,如一房二售、无法办理房产证等。因此,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违约责任,可以更好地规范开发商的行为。
3. 写入广告内容的补充条款
开发商为了吸引购房者,会夸大其词,如虚构未建成的配套、夸大市政规划等。如果购房者选择购买房屋是因为被广告内容吸引而来,需要将这些内容写入合同的补充条款中。
4. 处理面积差异
面积缩水是常见的房产纠纷之一,处理方法是按照3%的标准规定,即误差超过3%就可以要求退款或退房。因此,在合同中注明面积差异的处理方法,特别是退房要求。
5. 明确计价方式和价款
在合同中明确计价方式和价款,特别是对价款的注明。一些购房者在签订合同时,可能会遇到房价上涨的情况,开发商会要求按照新的价格进行交易。但如果在合同中明确了价款,就可以有效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6. 注意房屋质量问题
购房者在签约时要认真阅读《商品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并将质保书作为合同的附件。需要约定墙体、地面、顶棚平直度、防水情况、表面裂缝等问题。
7. 明确物业管理事项
合同中需要明确前期物业管理公司,以及双方约定的物业管理范围和收费标准。
8. 明确费用的支付方
开发商可能会列出相当多的费用清单,部分是合理的,但有一些可能是不合理的收费,如契税、公共维修基金、印花税、物业费以外的配套类费用。因此,在合同签订前,需要明确支付费用的责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