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买到一间合适的二手房,很多购房者会冲动地支付定金。然而,付款后可能会发现房屋存在其他不符合要求的问题,退回定金也不太容易。建议购房者在支付定金之前要保持理性,以免踩进雷区。
买二手房支付定金该注意什么?
1. 在支付定金之前要了解房屋的情况
(1)确认房屋的基本信息
首先要考察地段、环境、价位和房屋结构、格局、采光条件以及物业管理等相关问题。
(2)确认确切的建筑面积
有些卖房者所说的房屋面积和实际面积可能相差甚远,因此购房者要看好,或说明以产权证上登记的面积为准等。
(3)核实房产证
购房者去房管局核实房产证,弄清楚房屋相关权利是否真实、完整、可靠;了解房屋是否有其他共有人;是否存在债务、抵押等情况。
2. 签定金协议时要注意细节
(1)在定金协议中写明房屋的基本信息
定金协议中应注明房屋地理位置、房屋交易价格、是否包含装修、是否包含车位、车位价格等具体内容。
(2)清楚标明各方的责任义务,如悔约责任、违约金款项等。
(3)其他细节。
3. 确定定金数额
定金数额的确定通常基于买卖双方的协商结果,但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通常情况下,定金不能超过总房款的20%。这是因为根据《担保法》规定,定金的数额不能超过主合同标额的20%,超出的部分不受法律保护。如数额较大,尽量选择资金托管。
4. 对法律效力提前了解
根据《合同法》中的规定: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该双倍返还定金。这就是所谓的定金罚则。
《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规定:出卖人通过认购、订购、预订等方式向买受人收受定金作为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担保的,如果因当事人一方原因未能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应当按照法律关于定金的规定处理;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双方的事由,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未能订立的,出卖人应当将定金返还买受人。
简而言之,定金协议对于买卖双方产生约束力,双方当事人必须按照约定履行义务,否则要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如果买房人不按协议约定完成二手房交易,卖房人有权不退还定金;如果卖房人不按协议约定完成二手房交易,买房人可以要求卖房人双倍返还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