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购房过程中,很多人听说过小产权房的名词,那么,什么是小产权房呢?小产权房是否值得购买?本文将为大家一一解答。
1、什么是小产权房?
小产权房是指建筑在集体土地上,由村集体组织、开发商或农民自行建造的房屋。它并不构成严格法律意义上的产权,属于乡产权或集体产权。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小产权房不得登记发证,它可以被认为是三无产品:没有国家发放的土地使用证和预售许可证,购房合同不会被国土房管局备案,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因此房产证并不合法有效。
2、小产权房有什么缺点?
小产权房交易不受法律保护,在转让等方面有很大的限制。小产权房买卖合同的效力一般认定无效,除了在本乡范围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的农村房屋买卖,对于房屋出售给本乡以外的人员,未经有关部门和组织批准,如果合同尚未实际履行或购房人尚未实际居住使用该房屋的,该合同应做无效处理。小产权房拿不到正式的房产证,因此不能构成真正法律意义上的产权,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小产权房不能向本非集体成员的第三人转让或出售,即购买后不能合法转让过户。购买在建小产权房时,如果相关部门整顿向产权房的建设项目,可导致部分项目停建甚至被强迫拆除。购房人会面临既无法取得房屋,又不能及时索回房款的尴尬境地。
3、怎样辨别小产权房?
要辨别小产权房是否合法,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观察。首先,看房屋是否有房产证,没有房产证的小产权房不建议交易。其次,合法且受法律保护的房屋交易,所交易的房屋必须拥有房屋所有权证或不动产权证。而小产权房的房产证由县政府或乡政府颁发,并非由当地不动产登记中心颁发。
综上所述,小产权房在价格上可能有很大优势,但是购房者必须清楚,小产权房在法律上是明令禁止上市交易的,同时也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购房者切勿贪图便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