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河北燕郊的一些房屋业主遇到了麻烦。他们自己的房产,原本拥有70年产权,但现在却被归类为小产权房,这意味着这些房产不能买卖交易。那么,在购买房产时,应该如何辨别小产权房?需要留意哪些问题呢?
小产权房是什么?
小产权房可以进行三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基于开发商产权的,开发商持有大产权,购买者持有小产权,因为购买者的产权是由开发商产权拆分而来。
第二种解释是基于是否需要缴纳土地出让金来区分,不需要缴纳土地出让金的房产被称为大产权房,而需要补缴土地出让金的房产则被称为小产权房。按照这种解释,普通商品房就是大产权房,而经济适用房则是小产权房。
第三种解释通常被认为是小产权房的普遍解释。这种房产的产权证书并非由国家颁发,而是由乡村一级政府发放,因此也被称为乡产权房。
小产权房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小产权房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大中城市房价过高。由于大城市的人口流入量较大,土地有限等原因,很多大城市的房价一直居高不下,所以小产权房具有大量购买者。
另一个原因是小产权房是农村集体在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上建造的房产,不需要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因此价格相对便宜。但是,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小产权房是非法的。小产权房不能被确权发证,没有法律保护。国土资源部门曾多次重申,小产权房占用集体土地并建设,属于非法用地,不得登记发证,不能向城镇居民出售。
购买小产权房存在哪些风险?
购买小产权房存在排名前列的风险是无产权保障,没有房屋所有权、转让、处分、收益等权利,且无法办理房屋产权过户手续。
第二,购买乡产权房等小产权房无法办理贷款,只能一次性或分期付款,这将增加购房者的财务压力,增加购房风险。
第三,小产权房没有国家产权证书,只有乡政府或村委会的产权证书,不能像大产权房一样抵押、流转。如果遇到国家征地或拆迁,购房者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签订的购房合同也不是法律认可的正式购房合同,如果涉及房产纠纷,将缺乏法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