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签订装修合同前,装饰公司通常会提供设计方案和预算书给消费者。通过深度理解预算书,消费者不仅可以节省装修预算,还能避免很多潜在问题。
预算书详细列出所有工程项目,与图纸相对应。每项工程的主要材料品牌、型号和种类都会在图纸和预算书上标识。通过实际面积及材料价格,消费者可以轻松判断装饰公司是否多报冒领。由于一般工程损耗会多出5%到10%,因此装饰材料多出这个范畴属于正常。
另外,预算书还会列出未在图纸上呈现的工程项目,例如线路改造,灯具及洁具的拆卸等。消费者可以按照图纸上的具体尺寸核定预算。
但需要注意的是,预算书上的单位价格包括工费,不一定与实际价格完全相符。消费者可以向装饰公司仔细询问价格的制定过程。
以下是四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预算书审核问题:
1. 工艺做法
有些装饰公司的预算书只列出工程项目名称、材料品种、价格和数量,但没有关键的工艺做法。消费者应该要求设计师在预算书中加入工艺做法,或对每个工程项目的工艺做法进行详细说明。具体的施工工艺和工序直接关系到家庭装修的施工质量和造价。没有工艺做法的预算书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会给今后的施工和验收带来很多后患,更会给一些不正规的装饰公司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开了方便之门。
2. 面积测算
装饰公司有时会故意在预算中多报施工面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在墙面这一项上尤为突出,少数装饰公司会报出多余的涂刷面积。一般来说,一个空间的地面和墙面之比是12.4到12.7,但有些装饰公司却报到13.8! 此外,按照以前的惯例,门窗面积按50%计入涂刷面积。但现在很多家庭都包括门窗,因此门窗周边不需要涂刷,但有些装饰公司仍按照50%,甚至按100%计入墙壁涂刷面积。
3. 价格因素
很多消费者选择装饰公司时,只比较预算书上的价格。然而预算书上的价格,是和材料选择、工艺工序密切相关的。仅仅比较价格并选择较低的装饰公司,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消费者在考察预算书时,必须把材料的品牌、型号和施工的工艺工序都考虑在内,才能得出一个更为客观的评价。
4. 相关费用
预算书的最后,会列出一些项目,例如机械磨损费、现场管理费、税费和利润。这些费用其实都属于不合理收费。机械磨损是装修中必然发生的,而现场管理是装饰公司应该承担的。这两项费用已经摊入每项工程中,不应该再向消费者收取。根据谁经营、谁纳税的原则,装饰公司的税费更不应由消费者缴纳。而利润应摊入每项施工中,因此不应单独计算。
经过谈判后,消费者确认预算书无误后,可以和装饰公司签订家庭装饰工程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