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常常会看到某些地产商发布大幅海报广告宣传起售价和均价。那么这些术语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们很难以这个价格买到房子呢?
在开发商出售房子时,必须经过房管局备案,如果房管局通过后,则会发放预售或销售许可证。开发商拿到预售证后,会公布价格相关信息,包括基准价,允许上下浮动的范围,以及综合差价、单价和总价等。一旦公示,开发商就不能随意提高价格。新房的售价一旦确定,开发商还需要得到物价部门的审批,才能开始销售。
起售价指的是起价,即是开盘的所有房源中最便宜的房子价格。不同楼房的价格也不同,比如多层住宅的一层和顶层的价格比较低,而高层住宅的最底层的价格也很便宜。开发商通常使用这种宣传手段是想以低廉的价格吸引购房者的注意力。
均价是指开盘项目中所有可售房源价格的平均数,即总销售价格除以总面积。均价反映的是整个项目的价格情况,并与销售价有所不同。购买一个房子通过均价的方式是几乎不可能的。
由于各种原因,例如房型、楼层、朝向、面积和位置等,所有房源的价格都不同。这就是所谓的一房一价。这种定价方式的初衷是为了防止开发商随意涨价。需要公示的项目包括每套房的建筑面积、套内面积、公摊情况、项目总体的容积率、绿化率、车位比和物业费等。
虽然一房一价政策可以帮助购房者了解每个房源的信息,但房地产市场仍是卖方市场。在当前楼市复苏的大背景下,一些开发商会利用购房者急于购房的心理,不执行相关的公示政策。另外一些开发商会虚报网签价格,实际成交价则只有备案价格的八到九成。这就导致许多购房者并不知道他们的邻居实际成交的房价,公示的价格也就失去了参考意义。这些都是当前一房一价政策需要解决的新难题。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