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屋个人产权是指拥有房屋使用权的权利。在规定的时间内,拥有对房屋的支配权,也就是可以进行买卖交易。在购买房屋时,会经常遇到70年产权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产生疑问:房屋年限到了70年产权之后应该怎么处理呢?本文将介绍如何维护房屋个人产权。
1.房产证虽是小红本,但法律意义重大
办理房产证是购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手续。然而,在实践中,有许多购房者忘了办证,甚至有些人根本不想办理房产证。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不仅仅是开发商的问题。例如,有些购房者买了自己心仪的房子后,更关注如何装修和顺利入住,对于办理房屋产权证则并不太在意,时间一久,就会忘记。有些人则是为了避开税款和公共维修基金等费用,故意不办房产证,认为只要签署购房合同,法律就认可他们的产权,而不必支付一万元左右的税款。但从法律角度讲,即使购房者已经付清房款并办理了入住手续,没有房产证,产权仍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2.个人产权包括哪些?
在房产市场上购买的房屋通常是商品房。首先,要明确产权的界定。中国的房地产权被划分为多种类型,其中商品房产权是个人产权的一种形式。个人产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和支配权。购房者可以行使产权的权利,首先是占有房产,然后就可以使用它,通过出租获得租金收益,支配其供给自己或其他人使用或抵押,也可以转售。
3.产权到期后怎么办?
通常情况下,国家会让业主续期拥有住宅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但目前还没有明确是否需要支付续期费用的政策规定。政府在政策和法律方面并没有详细说明,只是含糊地表示为续期。基本上,当前还没有业主面临住宅70年到期的问题,而城市中的许多住宅在四五十年后就可能被拆迁(甚至有些住宅在三四十年后就被拆迁),因此能否住到70年还是一个未知数。
即使买房已经花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为了省下几万元的税款而不去办理房产证是不明智的,更不应该忘记进行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