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二手房交易中,签订二手房合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那么,二手房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呢?Q房小编为大家解答。
一、二手房买卖合同的法律效力
1、签订合同的双方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并且必须真实表达自己的意思。合同内容不得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2、如果签订合同的人只是委托人,并没有产权,也没有委托书,那么这份合同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二、签订二手房合同的注意事项:
1、买卖双方应该确定房屋总价、违约金、滞纳金、交屋时间、过户时间、税费支付等内容。如果房屋转让价包含转让房屋内的家具及设施,应该在中介的证明下进行清点,并将品名、规格、数量等详细列于《家具清单》中,买卖双方签字确认。这可以避免今后可能出现的纠纷。
2、买方应该在合同中写明以下条款,以维护自身权益:
做好卖方的产权调查,以确定该房屋是否被抵押或被法院采取了查封、冻结等强制措施。钱款分批支付,一般签约当日首付30%,取得收件收据时支付60%,产证办理完毕后支付最后10%。
3、如果卖方的房屋存在抵押,应该确定卖方撤销抵押的时间,约定户口迁出的时间,并将产证存放在中介公司,以降低一房两卖的风险。
4、卖方应该注意以下事项,以维护自身权益:
了解买方的贷款年限、额度和资信等信息,在合同中约定好买方办理贷款手续的时间。当合同转让价与评估价不一致时,银行采用就低原则。
5、注意买方可能改变贷款额度的情况,应在合同中约定相关条款,避免今后出现问题。
6、二手房买卖合同的无效情形:
(1)房屋属于因前期开发建设及销售违法无法取得合法产权的小产权房或违章建筑等;
(2)房屋被抵押但未获得抵押权人同意转让。
二手房交易中的纠纷,很多时候是由于买卖双方对房屋买卖流程及注意事项不熟悉所致,结果导致自身权益受到损害。因此,在签订二手房合同时,一定要注意以上事项。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