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新房价格每天都在变动时,二手房成为了许多购房者的选择。然而,由于购房者的迫切需求,购买二手房的风险通常被忽视,其中包括卖方违约风险。那么,在二手房交易中,购房者应该如何避免卖方违约呢?
1. 看房不仅要了解房屋的外观和内部结构,还要了解房屋的权利是否有缺陷。例如,房屋是否被出租、抵押或查封。如果房屋已出租,承租人需要提供一份书面放弃同等条件下的优先购买权承诺。此外,还要确认房产是否涉及诉讼,并查看房产登记人的户籍信息,以防迁移户口困难。
2. 要调查并确认房屋产权,并是否有其他产权人。根据规定,房屋买卖合同应经过所有产权人签字方能生效。即使产权人没有签字,但事后明确追认的,合同仍然有效。否则,合同将因侵害了部分产权人的合法利益而被视为无效。另外,要注意可能存在的夫妻名下的房产仅由一方签约的情况,此时最好让所有产权人都到场签字。
3. 要防范一房二卖的情况。这种情况是指卖方先后或同时向两个买受人出售同一房屋的情形。为避免这种风险,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约定违约责任,并通过约定适当的违约责任来增加卖方的违约成本。例如,通过增加定金数额(不超过房屋成交价的20%)来约束卖方的行为。
4. 警惕卖方拖延收款行为。如果买方准备好首付款,通知卖方收款,但卖方以各种理由一直没有提供账户接收款项,买方应该警惕。这可能是卖方的圈套,目的是拖延你付款的时间,等到达成迟延付款解除条件,再起诉你迟延付款。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买方可以通过录音录像、发书面催告函或通知中介备案等方式保留证据,证明自己主动付款的事实。
5. 警惕卖方主动示好。在交易履约过程中,如果卖方主动给予买方宽限,买方需要谨慎。表面上看是宽限付款时间,实际上可能是在引诱买方迟延履行义务。如果买方确实遇到履约困难,且对方同意宽限,建议签订补充协议加以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