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公摊比例该如何选择?

买房公摊比例该如何选择?

在收房时,我们可以看到房产证上有建筑面积和套内建筑面积两个数值,通常会存在10-20平方米的差异。那么,这个差值是指什么呢?其实就是公摊面积。

公摊面积是怎么计算的呢?需要通过计算公摊系数来得出,公摊系数等于需要分摊的公共面积之和(总建筑面积-总套内面积)除以各套内建筑面积之和。而公摊面积则等于套内建筑面积乘以公摊系数。另外,套内建筑面积包括套内使用面积、墙体面积和阳台面积。

值得注意的是,公摊面积还可以通过建筑面积减去套内建筑面积来计算。套内建筑面积除以建筑面积,即为得房率。得房率是买房时需要重要考虑的指标之一。若得房率过低,则不划算;若过高,则会导致公共面积减少,居住舒适度降低。一般来说,得房率在80%左右较为合适,这样不仅能保证公共面积宽敞,而且分摊的面积也不会太多。

不同建筑的公摊比例也会有所不同。按照《住宅设计规范》的要求,多层建筑的公摊比例在8%-15%之间,小高层在10%-20%之间,高层在15%-30%之间。这些比例可以作为购房时的参考值。

公摊面积主要包括电梯井、过道走廊、管道井、公共门厅过道、楼梯间、共同墙体和设备间等。但是,独立使用的地下室、车棚、车库等以及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都不计入共有共用建筑面积。此外,那些与本幢房屋不相连以及为多幢房屋服务的变电室、设备间、水泵房和门卫房等管理用房也不得分摊到本幢房屋内。

有人认为公摊面积越小越好,其实这并不准确。公摊面积较小会导致通道狭窄、楼梯窄、电梯小等问题,从而降低整体居住舒适度。另外,目前一些户型中都有了赠送的空间,如地下室、阳台、飘窗等。开发商会将这些空间算入套内面积计算,从而提高得房率。但这并不代表公摊面积减少。此外,开发商宣传的零公摊也是一个骗人的手段,因为公摊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购房合同上的预测面积与实际建筑面积发生偏差,面积误差在±3%之内,可以多退少补。如果面积超过了3%,比如多了4%或5%,则3%以内多退少补,3%以上的部分不退钱。如果面积少了3%以上,则3%以内正常补偿,超过3%的部分需要双倍赔偿,或者可以选择退房。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0)
上一篇 2023年6月15日
下一篇 2023年6月15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