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划拨用地的含义

详解划拨用地的含义

划拨用地是指政府出于公益或其他目的而直接批准或在相关主体提出申请并缴纳安置补偿费用后将土地交付他人使用的一种行为。根据法律规定,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

但是,一般情况下划拨用地不可以用于商业经营。如果确需改变该幅土地建设用途,需要报有关部门同意后方可变更土地用途。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土地的,应当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等有偿使用合同的约定或者土地使用权划拨批准文件的规定使用土地。在城市规划区内改变土地用途的,应当先经有关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那么,土地性质出让和划拨哪个更好呢?实际上,不能笼统地来说哪个更好,因为两者各自有各自的优点,需要根据购买者自身需求进行选择。

如果划拨的土地需要转让,需要划拨土地的使用人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申请批准,并交纳土地出让金,将土地性质变为出让性质的,才可以办理过户手续。否则,买卖国有划拨土地不能办理过户,权利得不到保障。而出让土地则不需要这些步骤。

如果征地拆迁,划拨土地不会补偿,但土地上的附着物会有相应的补偿。而出让土地则土地和附着物都有补偿。

一般商品房土地证都是出让。划拨是土地出让政策之前的用地,很多都是免费划拨,不能抵押,有些交了出让金之后就变为出让,就可以转让。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0)
上一篇 2023年6月15日
下一篇 2023年6月15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