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屋纠纷通常属于民事纠纷,可以通过当事人协商、申请仲裁和提起民事诉讼等方式解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在处理房产纠纷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填写房屋买卖合同当事人的相关资料,特别是身份证号、联系地址、联系电话等,确保双方联系畅通。如果联系信息发生变更,应以书面通知变更为准。如果买受人为多人,应约定所占产权的比例,并指定一个或多个为联系人。
2.核对项目建设依据、销售依据,据实填写。建议双方在空白行处根据【国有土地使用证】约定买受人所购房屋分摊土地的使用年限。
3.了解商品房的基本情况,包括位置、户型、面积、阳台等,主要依据规划部门批准建设的商品房。
4.约定付款方式,包括首付款支付的时间和数额,剩余房款的数额和贷款方式。如果因买受人或出卖人的原因导致未能获得银行贷款或获得贷款少于申请贷款数额,双方应约定违约责任及解决方式。如果出卖人为买受人贷款而提供阶段性担保,也需要有关约定。
5.如果因非双方原因,导致未能获得银行贷款或少于申请贷款数额,双方应就具体付款方式另行约定,且不得排除解除合同的权力。买受人应提前掌握贷款银行的贷款政策,确保自己符合贷款要求,避免承担违约责任。
6.处理面积差异,主要是指以建筑面积或套内建筑面积作为计价方式,在合同中约定面积与产权登记面积发生差异时的处理办法。
7.了解交付条件,根据《房地产开发经营条例》的规定,交付使用的商品房应当符合一定的条件,包括建设工程已经验收合格并依法向有关部门备案,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已经按照规划设计建成,并经验收合格,前期物业管理已经落实。
8.签署交接单,如果买受人确认所交付的房屋符合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出卖人也已确认买受人按合同约定履行了付款义务,双方应当签署房屋交接单。
9.约定违约责任,主要包括逾期付款、逾期交付、产权登记延期、配套设施延期等。根据对等的原则,双方应按照违约责任约定赔付标准,赔付标准的约定需要注意双方对等原则。
10.遵守双方经协商设立的条款,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都具有法律效力。如果约定内容与法律法规不一致,需要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