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产权住房腾退政策

共有产权住房腾退政策

一、什么是共有产权住房?

共有产权住房是指政府与购房者共同出资购买房屋,购房者只购买房屋的一部分产权,政府持有剩余部分产权。购房者在享受房屋的使用权的同时,也需要承担相应的物业管理费用和维修费用等。

二、共有产权住房的腾退规定

根据《共有产权住房管理办法》规定,共有产权住房购房者在购买房屋时必须签订《共有产权住房产权共有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其中规定,购房者在购房后5年内不得转让房屋,5年后可以自由出售,但政府持有的产权部分必须优先回购。

同时,购房者在购房后也需要履行一定的居住义务,如按时缴纳物业费、遵守居民公约等。若购房者未能履行居住义务,则政府有权收回共有产权住房。

三、共有产权住房腾退的程序

当购房者需要腾退共有产权住房时,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购房者向政府提出腾退申请,说明腾退原因和时间。

2.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房屋进行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与购房者协商确定腾退补偿金。

3.购房者与政府签订《共有产权住房腾退协议》,确定腾退时间和补偿金金额。

4.购房者按照协议约定的时间腾退房屋,并领取腾退补偿金。

四、总结

共有产权住房是一种特殊的住房形式,购房者需要履行一定的居住义务,并在购房后5年内不得转让房屋。当购房者需要腾退房屋时,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与政府协商确定腾退补偿金。购房者应当保持良好的居民素质,积极履行居住义务,共同维护共有产权住房的良好秩序。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1)
上一篇 2023年5月10日
下一篇 2023年5月10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