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营养是指

肠外营养是指

肠外营养是指:让身体受损无法正常消化和吸收食物的人通过静脉注射或灌胃等方式获取所需营养的治疗方式。对于下消化道疾病或手术后不能正常消化吸收的患者,常常需要通过肠外营养来维持体内的营养水平。本文将详细介绍肠外营养包括哪些类型、适用症以及主要注意事项。

一、肠外营养的类型

目前肠外营养主要分为静脉营养和肠内营养两种方式。静脉营养,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点滴,是通过经静脉管输注,将各种营养物质和药物直接输送到血液循环系统中,以弥补患者摄取的营养不足。而肠内营养是指将肠内喂养液通过鼻胃管或造口输送到小肠部位,促进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消化。

二、适用症

1. 消化道疾病:如恶性肿瘤,慢性肾衰竭等。这些疾病治疗后,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难以恢复,不能成功摄取营养,此时就需要通过肠外营养来支持患者的呼吸、心脏功能,以弥补身体所需营养。

2. 危重病患者:包括器官衰竭、严重感染和创伤等严重病患,由于身体处于极度消耗状态,肠道分泌减少,从而导致肠内营养吸收障碍,此时应该采用静脉营养来补充营养。

三、主要注意事项

1. 营养成分选择:个体差异较大,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营养配方,如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高血压、肝肾功能异常等特殊患者需要特别注意。

2. 营养过敏及不良反应:患者如出现呼吸道异常、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停止肠外营养治疗及时采取相关处理措施。对于过敏体质患者,需要在给药前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3. 卫生质量保证:医疗机构必须严格遵守规定,采用消毒或灭菌等方法保证肠外营养液质量的卫生及安全。

4. 营养量控制:对于需要准确控制营养量患者,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量投入,避免过量或者营养不足。

总的来说,肠外营养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在特定的临床情况下有着重要的作用。但需要注意方法和措施,以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不会造成其它的不良影响。在使用肠外营养之前,患者应遵照医嘱执行,仔细听取医师建议,并保证患者身体基本情况的稳定。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0)
上一篇 2024年10月23日
下一篇 2024年10月23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