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膳食营养结构是指人体摄入的营养素的种类、含量和相互作用关系。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我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是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首先,我国居民的能量摄入偏高。根据最新的中国居民膳食与营养状况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城镇居民每人每天平均摄入2076千卡能量,农村居民每人每天平均摄入2064千卡能量,明显高于人体所需的基础代谢率。这种情况主要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关,如大量食用高脂肪、高糖和高热量食品,导致能量过剩。
其次,我国居民的蛋白质摄入量不足。据统计,我国城镇居民每人每天蛋白质摄入量为65.8克,农村居民每人每天蛋白质摄入量为69.1克。这个数据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蛋白质摄入量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蛋白质是人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足会影响身体的正常运转。造成这种情况主要与我国居民的食物习惯有关,如大量的精白米面食品、少吃肉类和豆类等。
第三,我国居民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摄入不足。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和延缓食物的消化吸收,维生素是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免疫等必要物质。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居民的膳食纤维摄入量为13.9克/天,远低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量的25克/天;维生素C、E、A和叶酸等营养素的摄入量也明显偏低。
最后,我国居民的钠摄入偏高。钠是血压的重要调节因素,但过多的钠摄入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居民的钠摄入量为9.3克/天,已经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天最高摄入量为5克。
综上所述,我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不够健康,存在能量过剩、蛋白质摄入不足、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摄入不足、钠摄入过多等问题。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们需要调整饮食习惯,加强科学营养指导,注重控制能量摄入、增加蛋白质、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摄入,限制高钠食品的摄入。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持健康,享受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