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缺铁性贫血是指因体内缺乏铁元素,导致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含量降低,从而引起贫血的一种疾病。幼儿期是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高危人群,其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1.饮食不均衡
幼儿时期,饮食习惯会影响到其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如果饮食不均衡,营养不足,导致体内铁元素摄入不足,就会出现缺铁性贫血。
2.过度进食牛奶
奶类是幼儿时期的重要营养来源,但是过度进食牛奶会导致铁元素吸收不足。牛奶中的钙与铁结合,形成不易被吸收的复合物,从而影响铁的吸收。
3.生长速度快
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身体需要吸收更多的营养元素。当身体需要的营养元素过多,而幼儿的饮食摄入不足时,就会导致缺铁性贫血。
4.婴儿时期低体重
低出生体重和早产儿是缺铁性贫血的高危人群。这些婴儿在出生时体内铁储备就比较低,如果后期的补充不足,就会出现缺铁性贫血。
5.生活环境差
一些贫困地区的幼儿,由于家庭贫困条件、生活水平落后等因素,饮食营养不足,往往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较高。
6.感染和疾病
幼儿时期经常生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会引起体内铁元素的丢失,导致缺铁性贫血。
7.肠道吸收不良
幼儿时期,肠道的吸收能力较弱,如果肠道吸收不良,就会导致铁摄入量不足,从而引起缺铁性贫血。
总之,缺铁性贫血不仅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幼儿的饮食营养摄入,增加铁元素的摄入,保证幼儿的健康生长。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