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养不良性钙化:预防与治疗方法
概述
营养不良性钙化是由于摄入不足的营养素引起的钙代谢障碍所致的疾病。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营养不良性钙化的症状、预防与治疗方法。
症状
营养不良性钙化的症状包括:
1. 牙齿变黄:牙质中的钙质减少,导致牙齿变黄。
2. 骨折:缺少钙质容易导致骨折,尤其是老年人。
3. 肌肉痉挛:骨骼肌痉挛是因为血钙浓度低引起的肌肉缺氧所致。
4. 关节痛:钙质含量不足容易导致关节炎、滑膜炎、骨质增生等疾病。
预防
营养不良性钙化的预防需要提高对钙质的摄入量。钙质含量较高的食品有:
1. 牛奶:牛奶中的钙含量很高,每100克的牛奶中含有120毫克的钙。
2. 奶制品:奶酪、酸奶等奶制品也是很好的钙质来源。
3. 水产品:虾、鱼等水产品也含有较高的钙质。
4. 蔬菜:绿叶蔬菜、豆类等也含有一定量的钙质。
除了摄入钙质外,还应注意饮食的均衡性。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促进钙的吸收,例如鱼肝油、蛋黄、豆腐。
治疗方法
如果已经患有营养不良性钙化,应及时采取治疗。下面是几种治疗方法:
1. 补充钙和维生素D:补充钙和维生素D可以增加血钙浓度,缓解症状。
2. 药物治疗:口服氯化钙或乌贼骨治疗器质性钙化,改善症状。
3. 食疗:食疗可以通过增加钙质的摄取来治疗营养不良性钙化。
4. 其他:针灸、理疗等治疗方法也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结论
营养不良性钙化是缺钙引起的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钙质的食物,预防营养不良性钙化的发生。如果已经患有营养不良性钙化,则应及时采取治疗。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