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营养支持是指将营养成分直接输送到肠道以外进行营养供给的治疗方法,常采用导管等方式进行输注,可以有效改善或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但是,由于个体差异及临床上疾病的多样性,对于某些患者来说,肠外营养支持并非适用的治疗方法。本文将详细介绍肠外营养支持的禁忌证。
1. 肠道功能正常患者
肠外营养支持主要适用于消化道、内分泌系统等多方面的疾病中,如胃肠道肿瘤、先天性肠道发育不良、急慢性肠粘膜病等。而对于肠道功能正常的患者来说,肠外营养支持并非必须选择的治疗方法。此时,通过口服或肠内灌注等方式获得营养更为自然、更为经济,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导管引起的并发症,如感染、导管脱出等。
2. 营养支持已无效的患者
肠外营养支持在某些特定状况下也可被视为禁忌证。例如,对那些经过多次肠外营养支持但效果不佳的患者,应调整为其他治疗措施。此时,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疾病情况及治疗效果,尽可能寻求其他治疗方法。
3. 肝肠综合征患者
肠外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改善消化道疾病的营养状态,但对于那些患有肝肠综合征的患者而言,肠外营养支持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这是因为,这些患者的肝脏功能可能已受损,而外源性营养的输入则会加重其肝脏的负担,引发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4. 重度间歇性肠梗阻患者
对于患有重度间歇性肠梗阻的患者,肠外营养支持也不可随意使用。这是因为,在梗阻期间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受损,而肠外营养支持的输注则可能导致内脏器官的缺血缺氧、水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后果。因此,在梗阻期间应首推禁食、维持体液平衡等治疗方法。
5. 消化道穿孔、瘘患者
患有消化道穿孔、瘘的患者,在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时也需要格外小心。此时,由于器械的使用及营养液的输入等原因,容易引起感染或者逼出液体,导致病情加重。因此,如无特殊原因,这类患者应尽可能避免使用肠外营养支持。
6. 过敏反应明显的患者
肠外营养支持涉及营养液、导管等多个环节,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可能面临过敏反应的风险。对于那些过敏反应明显的患者,应避免使用肠外营养支持。如必须使用,也应提前进行过敏测试,以减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
总之,肠外营养支持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特殊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后再进行应用。对于以上所述的禁忌证患者,应避免使用肠外营养支持,同时应选择更为适合的治疗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