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购买房屋时,应该了解购房全过程的所有流程。很多人认为只要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房子,就已经完成了一半,但实际上,在购房过程中签订购房合同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我们需要在签订合同时仔细阅读其内容,以避免落入以下六大陷阱。
1. 五证陷阱:
我国的房产管理法规定,开发商必须具备五证才有资格交付房屋,如果证件不全,则买受人可能无法获得房产证,甚至导致购房合同无效。如果开发商提供证件的是复印件,买受人要求其提供原件,并注意批准日期以及使用和出售面积的数量。对于承诺证件正在办理中的开发商,购房合同中可以约定开发商在一定期限内不能取得该证件所需承担的责任。
2. 公摊面积陷阱:
在房产部门同意的购房合同格式中第五条只对建筑面积出现变化的处理形式进行了规定,这样有些开发商就会提高公摊面积,以减小使用面积,但总建筑面积并未减小。根据合同约定,开发商不算违约,买受人也无证据起诉,只能自认倒霉。购房合同的第三条中必须明确套内建筑面积和公摊面积。
3. 房产证陷阱:
在房产部门同意的购房合同格式第十五条未说明条款中规定期限是指法定还是约定期限,即房产证的办理取得日期不明确。较差资质的开发商很可能会拖延办证,甚至直接拒绝。购房合同中应准确规定房产证的办理时间,如果不能及时办理,应规定处罚。
4. 书面通知陷阱:
合同约定了相应的通知义务(如:交付通知),但如果开发商不能如期履行义务,则可以在售楼部张贴书面公告,但上面必须明确约定的日期。还可以将公告辩为书面通知,以推脱责任。如开发商违约,则买受人必须用具体的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并准备好证据。
5. 坐落位置陷阱:
开发商开发多个楼盘时,某些买受人可能会以较高价格购买更好位置的楼号,但在交付时,可能会换成相同结构但位置较差的楼层。开发商应在附图上盖章确认,并在合同附件一中附上小区平面图并标明楼号。
6. 抵押陷阱:
为了盘活资金,有些开发商在建设前期会将土地使用权抵押,进而抵押在建建筑物。如果这些房屋出售,开发商破产时,买受人的产权得不到保障,其产权属于抵押权人。因为买受人还未得到房产证,所以不具有物权。购房时应要求开发商将合同备案在房管局,并提供保证责任。
购房合同是确保产权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必须慎重仔细地阅读并签署。如果合同内容不清楚,可以咨询现场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