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购买房产时,公摊面积常常让购房者感到吃亏。例如在广西购买一套50万的房子,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按照20%的公摊比例计算,实际可以使用的套内面积只有80平方米。购房者支付了10万元作为20平方米公摊面积的费用。公摊面积是如何计算的?这10万元的用途是什么?
公摊面积是指整栋楼的产权人共同所有的整栋楼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包括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设备间、保安室、变电室、过道走廊、公共门厅、垃圾道、共用墙体等。
公摊面积的计算方式是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公摊面积,公摊面积=公摊系数*套内建筑面积,公摊系数=总公共分摊面积÷(套内建筑面积×总套数),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墙体面积+阳台面积。需要注意的是,墙体面积指的是外墙隔墙量中线。阳台是否封闭也会对计算产生影响,封闭阳台全算未封闭的一半。
影响公摊面积大小的因素包括房型结构、楼盘形态、物业类型、公共活动区域大小等。一般来说,高层得房率较低,小高层得房率次之,多层得房率较高。不同物业类型的得房率也不同,板式得房率较高,叠式次之,点式得房率较低。小区越高档,公摊面积也会越大。
在购房时需要注意的是,公摊面积并非越小越好。如果公摊面积太小,公共空间的舒适度也会受到影响。很多开发商会将赠送面积算入到套内面积中,高得房率不一定意味着公摊面积少。零公摊并不是没有公摊,而是通过大面积的赠送填补公摊面积。在购买房产时,要注意询问开发商公摊面积明细表,具体到每套房子的面积会有一定的差距。合同中关于分摊的描述越详细越有利于购房者。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