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购买房屋后,细心的购房者会在房屋过户和领取房产证和土地证后发现土地使用权面积为0。面对这种情况,购房者会开始打听,为什么土地使用权面积为0?这种情况是所有房屋的土地使用权面积都是0,还是只有部分房屋?如果是部分房屋土地使用面积为0,那么这些房屋到底是哪些?如果购房者发现房产证上的土地使用面积不该为0,应该怎么办?
土地使用面积是指房地产业中的一个面积概念。它主要包括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和居住面积。占地面积是指建筑物及其周边环境共占的面积;建筑面积是指建筑物的建筑面积,计算方法是从建筑物外围开始计算;居住面积是指室内的居住面积。土地使用权面积是指房屋分摊的所在土地使用权面积,这个面积相对较小。计算公式为:分摊土地使用权面积=房屋建筑面积/楼房总建筑面积×楼房占地面积。
根据国家规定,国有土地的性质不需要在房产证上写明土地使用面积。如果房地证上的土地性质是国有,那么以后的房产买卖交易不会受到影响。如果房产证上没有登记土地信息,购房者应该去房管局要求更换有土地信息的新证。但是,这项信息对二手房交易没有影响。即使没有土地使用面积的房屋仍然可以申请贷款。如果房屋被列入拆迁范围,也不会受到影响。但是,如果购房者想要把房子抵押贷款,就需要把房产证上的土地信息更改为正确的,否则抵押贷款可能会变得更加麻烦。
房产证上的建筑面积和土地证上的土地使用权面积有所不同。例如,某位购房者的房产证上写着建筑面积85平方米,但在土地证上,该房屋占用的土地使用权面积为50平方米,使用权类型为出让。而在使用权面积记录中,独用面积为0平方米,分摊面积为50平方米。这让购房者感到疑惑。实际上,房产证上的建筑面积85平方米指的是房屋套内面积和房屋分摊面积的总和。土地证上的面积50平方米是指这栋楼的占地面积;而使用权是出让,说明房屋所在地是原开发商买下来的,使用年限会视情况而定,但一般都是70年。土地使用权面积(独用面积)为0,是指这栋楼的50平米里没有1平方是房主可以私人使用的,全部都是公共区域,只有房屋85平方米的部分面积是独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