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手房交易过程繁琐,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有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巨大损失,那么哪些交易环节最容易引发纠纷?如何才能解决可能的风险呢?
1. 业主不承认代理
在二手房交易中,一些业主可能身在国外或身处特殊情况,无法亲自签约,因此代理人可以代表业主签约。然而,代理人需要带着业主的身份证、房产证以及委托书才能签约。同时,中介公司也需要确认合同签署是否代表业主真实意愿。因此,必须签署委托书,如果在当天无法到场,那么必须尽快补充一份委托书来确保代理人签署的合同真实有效。
2. 首付未用于解押
在二手房买卖中,许多业主的房屋还未还清贷款,因此在过户前需要将房屋解押,才能进行交易。通常情况下,买方的首付款用于解除抵押,如果不够,业主自己就需要补足。然而,有时候,买方支付了首付款,卖方却用这笔钱做其他用途,导致房屋无法解押,难以继续交易,进而引发诉讼。
要避免此类问题,在二手房交易过程中,双方必须提前签署一份补充协议,规定首付款的用途必须用于解除抵押,同时约定转让至买方名下的具体时间和违约责任,以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
3. 房屋户口及水电物业费问题
在二手房交易中,除了房屋本身之外,还需要考虑水电物业交接、户口问题、租客问题等。如果没有明确约定,就可能引起纠纷。因此,在签署房屋买卖合同之前,双方必须协商清楚,特别是户口问题。如果卖方未按照约定时间搬离,可能会给买方带来想不到的麻烦。
许多中介会保留50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房款,作为双方交接房屋物业、水电等费用的押金。如果卖方未清算滞留的物业费、水电费等,中介公司可以利用这笔押金来清算,避免买方承担任何损失。
4. 业主违约
从签约到过户完成,大约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期间房价可能突然上涨,业主不愿意卖房。这时,就可能引发纠纷。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除了规范且明确的合同文本之外,增加双方的违约成本也是抵制不诚信行为的一种方式。在房价上涨期间,某些人宁愿支付违约金也不愿履行合同,因为即便支付违约金,仍然可以赚钱。因此,在合同签署时必须适当增加违约成本,以尽可能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