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次购房者常常对建筑面积、公摊面积和实用面积这些术语不太清楚,也不知道如何计算,很容易犯购房盲区。有些人甚至追求零公摊,殊不知道公摊面积并不是越小越好。今天,我们将告诉你关于房屋公摊面积的事情。
公摊面积是什么?
公摊建筑面积是指每套商品房根据法律规定应当分担的公用建筑面积。它是由整栋建筑物的公共部分,如楼梯、电梯、消防通道等共同使用的空间组成的,也被称为公摊面积。
公摊面积不是越小越好
一般来讲,公摊面积太大会影响房屋的性价比,那么公摊面积越小越好吗?业内人士认为,不是这样的。因为如果公摊面积太小,公共设施的规模就会缩小,这会影响住房的品质。
公摊面积的大小适宜多少?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国家只规定共有面积公摊系数的计算原则和方法,没有规定公摊系数的大小范围。根据专家经验,一般情况下,普通多层住宅楼的公摊系数约在0.10-0.15之间,不包括地下设备用房、底层商铺和架空底层;带电梯的小高层住宅为0.15-0.20;高层住宅相对更高,为0.20-0.25。
学习计算公摊面积非常重要
公摊面积的计算公式非常简单,公摊系数乘以自己房间的面积数即可。也就是说,只要知道公摊系数,就能够算出房屋的公摊面积。公摊系数通常是开发商宣传楼盘的一个重要指标。
那么,公摊系数是如何计算的呢?从公式来看,公摊系数 = 各户总的公摊面积 / 各户套内建筑面积之和,而总的公摊面积 = 各户总的建筑面积 — 各户总的套内面积。
公摊面积的计算公式看起来很简单,但最容易出问题的是公摊系数。在许多情况下,购房者对于计算公摊面积所需的数据,如整栋建筑物的公用建筑面积、各套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之和,不了解,因此无法有效计算公摊系数。
这就要求购房者在签订购房合同时要非常谨慎,例如,要求开发商提供计算公摊面积所需的数据,包括整栋建筑的建筑面积、各套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之和和不应分摊的建筑面积等基本数据,还可以要求开发商清楚列出公共建筑面积的具体项目及项目面积,这样业主就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来计算公摊面积,确保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