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市现已进入平淡期,因此一些开发商推出了类似精装房、赠面积的房子来促进销售。然而,这些看似光鲜靓丽的房子实际上可能会存在很多风险和问题。以下是最常见的四类房子:
1. 精装房
越来越多的房企现在宣传精装修房,但目前国内并没有一个完善的验收标准。因此,一些开发商自己建立了独立的装修公司,规模化采购装修材料以降低成本,但售价却高于市场上正常价位的房子。而一些企业打着精装修的旗号,装修出来的房子却一点也不精致,完全没有顾及住户的实际居住体验。尤其在一些小城市,监管难免会有纰漏,购房人遇到问题也无从投诉维权。相反,如果购房人请口碑不错的装修公司,虽然成本较高,但在成本和风险方面却要比精装房低得多。
2. 赠送面积的房子
还有一种房子是赠送面积的,也是为了吸引购房人眼球而增加的卖点。一些经济能力有限的刚需族可能会被这个赠送面积的诱惑所吸引。但是,开发商也不会让自己吃亏,他们会将不计入产权的面积单独计算价格,使房价看起来很划算,但实际上购房人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如果赠送的面积是违规建设的,就有违建的嫌疑,会被房管局勒令拆除。
3. 附带车位车库的房子
有些开发商会捆绑销售车位,但这些车位并没有正规产权证。比如,已计入公摊面积的车位原本应属于全体业主,但开发商却包装成需要购买的车位,并强制要求购房人购买。购房人必须要弄清楚车位是否有产权证,有产权证的车位可以开发票,产权也是业主自己的;然而,没有合法产权证的车位购买后也开不了发票,如果被有关部门发现,业主很有可能丧失使用权。
4. 售后返租的房子
一些地段较差的商业项目通常会采用售后返租的形式出售,即开发商将商业项目拆分卖给众多购房人,购房人将已购物业出租给开发商指定的租赁对象,同时开发商每年支付给购房人相当于购房款7%的租金作为回报,用来抵扣购房款。但是,这样做风险往往转嫁到购房人身上,购房人无法获得任何回报,只有等到租赁期满后重新签订租赁合同时才有可能重新定租金。这样开发商将风险转嫁到了购房人身上,项目成功的话,盈利进了他们的腰包,失败的话顶多付几年租金,烂摊子还得购房人自己收拾。
综上所述,这些房子类型无非是开发商的一种投机的营销手段。虽然各地监管不断加强,但总有人会想出新的应付手段。除了呼吁监管外,购房人少有能做的就是别贪图便宜,保持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