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发商在销售房屋时,常常采取一些手段进行包装和营销。但这其中可能包含着虚假成分和误导消费者的猫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手段:
1、广告宣传夸大实际情况。
开发商通常会在广告中夸大房屋的交通、地段等方面的优势,以吸引消费者。然而,这些描述往往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如海景房只有少数楼层能够看到海,刚需地铁盘离地铁站很远等。
2、乱发垃圾短信骚扰市民。
开发商常常会通过发送垃圾短信的方式进行宣传,这种方式虽然成本低,但容易对不需要购买房屋的市民造成骚扰。
3、假销售制造热销假象。
开发商常常通过假销售手段制造热销假象,例如发动内部员工或联合中介发布虚假的热销信息,以吸引购房者。
4、低开高走制造板块升值假象。
开发商常常通过低开高走的手段制造板块升值假象,即开始销售时价格较低,然后售价逐渐上升,让购房者误以为房子升值了,从而加快购买速度。
5、缩水使用年限降低房屋价值。
开发商可能会缩短房屋的使用年限,以少交国家土地出让金。还可能通过推出混淆用途的商住两用房等方式,变相逃避土地出让金的交纳。
6、借明星效应揽客。
为吸引消费者,开发商常常邀请明星代言,在营销中运用操作消费者心理的手段吸引购房者。
7、调高容积率压缩成本。
开发商可能通过特殊途径调高楼盘的容积率,以压缩成本并增加利润。
8、送面积减少土地出让金增加利润。
房地产商可能通过赠送面积的方式减少土地出让金等支出,从而增加利润。
购房者应该注意开发商的销售手段,要求宣传内容体现在合同上,以避免被误导和损失。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