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房地产市场交易中,购房者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地位,容易落入开发商设置的陷阱。购房合同在购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很多购房者随意签字,不细看合同内容,这是非常危险的。以下是购房合同中常见的五处陷阱,供消费者参考:
一、签约安排在付完首付后
一般签约程序是交定金-签认购书-交首付-签购房合同。很多开发商在购房者交完首付款后才签订合同,此时如果发现条款不公平或不合理,买房者将处于被动地位。购房者应该在交定金时要求查阅合同范本,及时指出不合理条款,并向开发商提出要求变更相关条款。
二、合同内容单方拟定
购买商品房要使用当地房管部门制定的《商品房买卖合同》范本,开发商不得更改。但购房者可以与开发商签订补充协议,在补充协议中对详细信息进行约定。
三、房屋面积要明确
购房者要了解房屋建筑面积和实际房屋面积,特别是分摊面积如何构成,每栋楼的分摊面积在哪里。 若要约定赠送面积,如绿地、天台、入户花园和阁楼等,需要将其详细写进合同,并约定好面积差异的解决方法。
四、不签订前期物业管理协议
购房合同中已经约定了物业管理,购房者需要与物业公司签订物业合同。如果在后期再次签订物业管理合同可能会加价。
五、规划设计变更不经过业主同意
如果在收房时发现规划设计存在变更的情况,需要对购房时设计图纸和收房时变更内容分析。如果购房时设计图纸有的内容,则业主主张权利比较困难。如果购房时设计图纸没有某些内容,而收房时增加或变更了,则属于规划设计变更。此时购房者可按照《商品房买卖合同》范本第十条的约定,要求出卖人书面征得买受人同意,否则可终止买卖合同。
以上就是购房合同中的五个陷阱,购房者应该认真审查合同,不要随意签字。购房合同的签订非常重要,需要仔细阅读内容并重视其中的条款。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