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越来越多人在购房,找到满意的房子当然让人高兴,但一些购房者由于法律意识不强,以为签订购房合同即可得到法律保障,但在房屋交易中,有时会遇到无效合同,即便签订也无法保障自己的权益。因此,购房者在购买房屋前需擦亮眼睛,警惕一些无效的购房合同。
例如,购买二手房时需征得所有产权人同意,未经允许私自处分共有财产将被认定为无效。一位购房者向媒体反映,他和房主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但忽略了该房屋为夫妻共同财产。在支付购房款后,他联系房主办理过户手续,但房主的妻子不同意出售该房屋,这让他很意外。专业律师表示,如果共有财产被部分共有人私自处分,通常被认定为无效,但对于善意、有偿取得该财产的第三人,应维护其合法权益,对其他共有人的损失,由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人赔偿。此外,《物权法》规定无处分权人转让财产时,所有权人有权追回,但符合善意取得的规定的受让人可以取得不动产或动产所有权。
除此之外,还有侵犯优先购买权的合同同样无效的情况需要注意。在签订合同时需核实房屋出卖人身份,如果其非产权所有人或未得到所有人许可、无法提供同意证明书,则购房合同无效。房屋共有人在出售公有房屋时,享有优先购买权;出售出租房时,须提前3个月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优先购买权。如果房屋所有人侵犯了共有人和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他们可以向法院提出诉讼,宣告购房合同无效。
购房者也需警惕权属争议、未合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等非法转让的情况下签订的购房合同,此类合同同样无效。如无法把握,购房者可咨询专业律师以保障自己的权益,避免陷入购房纠纷中。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