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发商对于公摊面积这个问题上似乎很少对消费者坦诚布公过,而更多的消费者也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对这个问题的忽视会给开发商留下多少操作空间。小编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几个关于公摊面积的注意事项,也提醒大家不要被开发商忽悠了。
1.切勿盲目追求低公摊
目前消费者对低公摊的认识有些盲目。其实,公摊与居住舒适度息息相关,不能一味求低。例如,降低楼梯宽度、走道宽度等手段来降低公摊是不合理的。同样建筑面积的楼房,如果采用一层两户的板式楼设计,南北通透、舒适度较高,但公摊面积肯定比一层四户的高。消费者在购房前,要查看开发商是否按规定公示了项目公摊比例,并实地查看住房公共区域是否设置合理,在签订购房合同时也要注意是否注明了公摊面积。
2.零公摊的销售噱头不可信
一些开发商打出零公摊的销售噱头,通过送入户露台等方式,将送的面积对冲公摊面积。但国家对哪些面积要计入公摊已经有明文规定,因此真正意义上的零公摊住宅是根本不存在的。
3.实际公摊面积高于开发商提供的数据
一般开发商所告知的公摊面积都偏低,而实际交房时公摊面积都会有所差别,有的高出百分比,也有的略微偏低。但总体来说,实际公摊面积更高。
例如,开发商不会告诉购房者130平米户型的公摊面积具体是多少百分比,而直接告诉购房者是24%。但在实际交房时,住宅的公摊可能会高于这个数值。
4.开发商故意引导消费者忽略公摊面积
开发商一般会在开盘当天公示出住宅的公摊比例,但都会放在不显眼的位置。购房者多数也会忽略去看这些公示,最后即使收房后想再找开发商也是没用的。因为按照相关规定,允许一定的公摊差存在。
最后,小编为您奉上公摊面积的计算方法,希望您在签订合同之前具体测算一下,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公摊面积计算方法:
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公摊面积
公摊面积=公摊系数*套内建筑面积
公摊系数=总公共分摊面积/(套内建筑面积*总套数)
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墙体面积+阳台面积
此外在购房时,购房者应该注意:墙体隔墙量中线,套内墙体全计算;阳台区分封闭否,封闭全算未封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