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首付陷阱,你中招了吗?

买房首付陷阱,你中招了吗?

陷阱一:套内实得均价要当心

案例:

去年底,薛先生看上一套商品房,当时吸引他的是套内实得单价6500元/平方米的广告。但实地考察才发现套内均价竟达9500元/平方米。原来,该套房子的赠送面积有五六十平方米。

开发商标注的套内实得均价多少,看似便宜,其实把赠送面积都算在里面了。购房前购房者应先了解建面均价、套内均价、套内实得均价几种价格的计算方法和定义。如果涉及赠送面积,购房者应关注赠送面积是否包含在商品房买卖协议中。如果没有约定,则赠送面积可能是不存在的。

陷阱二:口头承诺夸大赠送面积

案例:

去年,68岁的王先生在大渡口区购买了一套房。在购房时,他听取了置业顾问的介绍,看到户型图上标明有约15平方米的院馆赠送面积。然而,当他签署合同时,他没发现总平面测绘图中标注的院馆面积缩水了一半。结果,等到交房时才发现院馆的尺寸不对,为时已晚。

尽管置业顾问口头承诺并在户型销售资料中标明了赠送面积,但这并不能视作要约。因为户型图上还有这样一句话:本资料所有图片及文字说明仅供参考,实际交付标准以规划国土部门的批准文件及双方签署的买卖合同为准。

购房者应要求与开发商签订附加协议,以明确赠送的面积。在后期的维权诉讼中,口头承诺并不能作为依据。

陷阱三:学区房的陷阱

案例:

张先生购买了渝北某楼盘的房子。由于之前对主城的购房情况并不熟悉,他在学区房上犯了错。当时,广告宣传和置业顾问都表示这个楼盘是学区房。然而,在购房后,张先生才发现他的子女并不能入读名校。原来,这个楼盘并不是学区房。这使张先生损失惨重。

首先,如果打官司,口头承诺不能作为凭据。购房者可以要求开发商书面明示有关子女上学的问题。书面形式可以是:合同条款、宣传单(可视为合同附件)、书面承诺等。购房者应该收集好这些证据,一旦发生纠纷才能在法律上得到支持。

其次,购房者在购买前,可以通过上网或到相关教育部门、学校的招生办查询,了解楼盘是否在名校覆盖范围内,以及购买的相关楼盘是否能让子女入读名校。最重要的是,购房者应要求开发商在合同中写明保证子女读书的条款。

此外,购房者也有权利在购房过程中,要求开发商提供关于开发商与学校就业主子女就学问题所签署的协议。在签署购房合同时,应该把相关就学事宜写入合同,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学区房的陷阱。

陷阱四:虚假宣传

案例:

姜女士购买了江北某楼盘,已经入住,但对小区的配套非常不满意。她表示,当初购房时,开发商在售楼广告中(包括沙盘、销售手册等)对绿化、会馆、学校、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0)
上一篇 2023年8月3日
下一篇 2023年8月3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