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买房是一件重大的事情,关系到个人和家庭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生活。如果在购买房屋前没有注意房价预算,往往会导致购房预算超支,甚至陷入买得起而住不起的尴尬处境。因此,买房前需要做好资金准备。
一般而言,买房资金包括几个大类:
排名前列的是定金,最多不要超过总房价的20% (上限为50万);
第二个是首付,目前首套房首付较低,为总价的三成,而二套房首付为总价的五成。根据房价,还需支付贷款以外的剩余款项;
第三个是税费,包括契税、个税、营业税等,因房屋性质不同,税费也有所不同;
第四个是装修资金,买房后必须考虑资金支出。打算自己装修的购房者一定要预留好装修资金。
如果想在价格谈判中有理有据,不陷于被动,应该关注当前房产价格行情,特别是对于想要购买的住宅区域和小区的价格应有全面的了解。为了让购房者对价格了如指掌,需要关注价格行情。
如果买房前不做好准备,很可能出现买前怕涨,买后拍跌的情况。一个理性的购房者在买房时不会将房价看得太重,毕竟房价是商品交易,国家有一定的管理规定。即使可以砍价,相对总价而言,也只能节省一小笔费用。
那么,买房还需要哪些准备呢?
首先,要分清主次,对于任何事情都要有时间观念,买房也不例外。现实中,购房者常常抱怨今天想看这个小区,明天又想看另外一个小区,一年过去了,既没有买到房子,还把自己累坏了。
购房者买房需要有针对性,首先根据手头拥有的资金和准备贷款的金额,确定要购买房屋的总价;再根据家庭成员和孩子的情况,确定需要购买多少卧室,考虑到孩子上学的问题;还需要考虑其他方面,比如工作单位,交通和配套设施等。根据必需需求来作为首要考虑点,其他可取舍。没必要追求完美,只要满足根本需求即可。以后有实力了,还可以买新房。
其次,对未来的房市做好心理准备。
很多购房者会犹豫不决,持币观望,如果房价再次大涨,就会错过最佳时间买入。如果购买房屋,又担心房价下跌,即使不是投资客,也会因为买贵了而感到心烦意乱。
以上购房问题主要是由于在购房前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所导致。一般来说,购房者应该做好区域规划、还贷能力(受降息或涨息影响)和购房风险预期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