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名购房有哪些风险?如何避免?

借名购房有哪些风险?如何避免?

近年来,由于房价上涨和特殊性住房限购政策的影响,借名购房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引发的纠纷也随之增多。如果登记人反悔,实际购房者将面临无法获得房屋产权的风险,特别是在房价大幅上涨时情况更加严重。此外,一些人借名购买政策性住房,这种行为违反国家政策,即使双方签订了借名协议,这个协议也可能会被认为是无效的。不仅是借名人会面临风险,登记人在为他人购房时也需要承担风险,以防借名人拖欠按揭贷款,这将影响登记人的个人征信记录。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人会借他人名义买房呢?首先是那些未达到购房资格但仍然需要购房的非京籍人员。此外,一些已经有住房的人为了规避限购令,也会采取这种方法。还有一些人因为条件不符合购买经适房的申请条件,或是想购买两限房甚至其他单位优惠集资房的人员,他们也可能采取借名购房的方法。最后,一些借名购房的人可能被限制贷款或想转移财产逃避债务。

根据数据显示,在所有权确认纠纷案件中,涉及借名购房纠纷案件占近两成的比重,但在实际的案件诉讼中,只有不足一成的借名购房者有签署书面借名购房协议。这是因为借名购房的行为多发生在亲戚朋友之间,基于感情和信任,多为口头协议,较少签署书面协议。一旦借名人提出房屋为自己所有,实际出资人的取证过程往往面临困难。

面对借名购房的风险,建议借名者不要借名购买政策性住房。对于不违反国家法律和政策的借名购房人,借名人和登记人应该签署书面协议,明确出资、房屋产权等事项。必要时可以进行公证。出资人在支付房款时应保留银行转账记录、收据、收条等证据,以防在没有书面协议或房屋登记人不予认可借名购房时,出资人可以用这些证据作为依据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减少损失。

此外,登记人也应该就房款支付、贷款偿还以及因房屋产生的相关责任和义务等事项作出明确的书面约定,以防止借名人未能及时还贷导致银行向登记人主张权利时,登记人由此遭受损失。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0)
上一篇 2023年8月2日
下一篇 2023年8月2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