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购买一套满意的住房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但是在购房时,很多人往往感到茫然不知从何下手。那么,首次购房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 确定购房目标
购房前要理性、有计划地消费。要根据自己的收入、支出等实际情况来确定适合自己的楼盘,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额外负担,培养有梯度的消费观很重要。但是在目前限购的情况下,是否要一步到位购买终极住房还需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来确定。
2. 学习购房常识
购房需具备必要的房地产基础知识,这是基本要求。由于房屋涉及到巨额资金,购房是比较专业的行为。在一些发达国家,有专业的经纪人可以为购房者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服务,法律法规和操作程序也比较规范。但是,在当前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下,这一现象并不是特别常见。因此,购房前学习一些房地产基础知识是必须的。
3. 积累购房首付款
购房的关键在于购房首付款的积累。首先制定一个目标,比如毕业后在5年内支付一个首付款。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合理分配自己的收入。每月留出一部分资金,制定定期定额的储蓄计划。如果开通了定期定额的储蓄计划,每个月就必须固定提出一笔资金,意味着可用资金会减少,从而可以更加理性地消费,逐渐积累财富。
4. 筛选购房范围
购房应量力而行,选择适合自己的楼盘。对于年轻人来说,面积小、首付少、总价底的楼盘更为适合。建议购买市中心的二手小房子或是新开盘的小户型。二手小房子交通便利,配套设施较为成熟,价格相对优惠;此外,由于年轻人的工作流动性还相当大,考虑交通方便的地方能够保证即使工作变化而迁居,出行仍然方便。新开盘的小户型户型更合理,居住舒适性较高,未来投资回报率相对较高。
5. 节省出行时间成本
由于穿城而过的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越来越高,购房前应该也考虑出行时间成本。如果每天在交通上花费2小时,一个月=60小时=2.5天,一年=730小时=30天,50年=36500小时=1520天=4年。
对于那些驾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班的人,每天平均会花费两个小时在交通上面,每年就有约一个月的时间待在车里。如果把这些时间集中起来,可以连续不断地坐一个月车,或不眠不休地开一个月车,时间数量相当可观。如果把这些时间投入到工作或其他方面,就可以创造更多的效益。如果把时间放大到50年,时间成本的价值会更加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