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楼市中,一些人选择购买商品房,而另一些幸运的人则因拆迁而得到安置房。但是,也有一些购房者由于房价的压力开始关注拆迁安置房。
那么,能否购买安置房?买安置房是否存在风险呢?
1. 安置房是否可以购买?
当然可以购买。如果安置房已拥有房产证和集体土地证,只有同村居民可以进行房屋交易。对于属于小产权的拆迁安置房,即土地属于集体的土地,政府允许之前,不允许进行交易。在一些地方,规定拆迁安置房在满5年,并在补缴土地出让金后,才能变为商品房性质上市交易。但实施过程中,需要看当时地方政府的用地指标情况。因此,具体应该按照当地政府的规定执行。
2. 购买安置房存在哪些风险?
1)政策因素
根据相关法规和政策规定,拆迁安置房屋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因重大市政工程拆迁而建造的配套商品房或配购的中低价商品房。虽然此类房屋产权属于个人,但在规定期限内不能上市交易。另一类是因开发商等因素而拆迁,拆迁公司通过其他途径安置或代为安置人购买的中低价位商品房。这两类房屋的产权性质不同。
2)价格因素
目前,拆迁安置房的买卖大多是在签订安置协议但尚未交付房屋的情况下进行的。由于从签订协议到交付房屋,时间间隔较长且变化很大,价格会不断上涨。因此,到交房时的价格可能相差近千元,可能导致拆迁户认为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失,拒绝交房,引起矛盾和诉讼。
3)人为因素
共有人是拆迁安置房买卖风险的大制造者。他们可能寻找合同漏洞逃避法律责任,追求自己的利益,或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设置障碍。然而,对于拆迁安置房买卖合同来说,产权来源明确、权属清楚,拆迁户如果主张合同无效是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
以上是购买安置房的一些问题的梳理。安置房的房价一般较普通商品房低,具有诱惑性。但是购买安置房也存在风险。为了避免交易过程中房主转卖过户给他人,可以进行事先公证,保护自己的利益。重要的是,在有产权证的情况下进行交易。另外,不同地方政策执行不同,具体购买安置房还需遵循当地政府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