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夫妻共同购买房产需要注意的事项比个人买房更多。在签订合同,申请房贷以及过户的每个环节,夫妻双方都需要到场。如果贷款期间发生离婚,又该如何分配房贷呢?
证件齐全
首先,夫妻共同买房需要提供两人的各类证件。如果在非户籍所在地购房,还需要提供双方1年以上当地纳税或社会保险证明。夫妻共同申请房贷时,还需要提供两人的收入证明。
主贷人选择
无论是否有双方名字在房产证上,银行的贷款合同通常只会把一方作为贷款人,即主贷人。确定主贷人时应该选择夫妻中稳定收入较高的一方,另一方的年龄也需要考虑以避免影响贷款期限申请。
夫妻共同财产
夫妻共同买房时,需要事先确定每个人财产所占的比例,以避免日后产生纷争。按照《婚姻法》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因此,在共同购房过程中,即使房产证上没有另一方的名字,也不影响其对房屋享有所有权。
婚前共同买房
许多准夫妻在登记之前就会共同购买房产。在这个阶段,因为还没有领取结婚证,所以购买的房屋不算共同财产。因此,购房时需要双方事先明确出资比例,说明各自在房产上所占比重大小。还需要考虑只有一方出资的情况,是否在房产证上登记另一方的姓名。如果登记,不出资一方的份额需确定,并在房产证上载明。
离婚后的房贷如何处理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离婚时房产归购房者所有。婚后的还贷部分属于夫妻共同还贷。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如果夫妻一方在婚前签订房产买卖合同,用个人财产支付首付并贷款购房,婚后使用夫妻共同财产还款,房产登记在首付方名下,那么离婚时该房产由双方协商处理。若协商无果,法院可以判决房产归产权登记方所有,尚未归还的贷款属于产权登记方的个人债务。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