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买一套108平方米的新房,却发现房间似乎比预期的小了。户主使用尺子测量后得知,房屋实际面积只有79.3平方米,比建筑面积少了28.7平方米。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很多购房者都会遇到同样的困惑:商品房公摊一般多少?然而并没有统一标准,如何判断公摊是否合理呢?
公摊面积是指建筑内除套内面积外的公共建筑面积,包括楼梯、公共走廊、电梯和其他公用建筑面积。公摊面积与实际房屋面积的差值即为建筑面积。根据楼盘的不同类型,公摊面积也会有所不同。多层住宅的公摊面积一般为10%左右,小高层的公摊面积为20%左右,高层公寓的公摊面积为20-30%,酒店式公寓的公摊面积为30%-40%。而一层商铺的公摊面积则应该控制在5%以内。一般而言,面积较小的房屋公摊面积相对较多。
建筑面积是指在房产测量规范中所定义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其具体定义和量度标准因国家地区而异,但一般而言,建筑面积一般大于实际使用面积。套内面积指房屋内除公共建筑面积外的实际使用面积加上阳台建筑面积和套内墙体面积的总和。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房产测量规范,公摊面积包括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配)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等。同时,为整栋楼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也应纳入公摊范围。公摊面积还包括套内区域和公用建筑之间的分隔墙。但独立使用的地下室、车棚、车库、为多栋服务的警卫室、管理用房,以及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等面积不应该计入公摊面积。
在购买商品房时,公摊面积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一般而言,低层商品房的公摊系数为12%左右,小高层商品房的公摊系数为20%左右,高层商品房的公摊系数为25%左右,而超过25层的商品房则为约30%。一些房地产企业的老板也指出,公摊面积与楼盘的公共设施有很大关系。公摊面积较大的房屋,其配套设施会更齐全,服务更好,看起来也更豪华气派,但套内使用面积相对较小。公摊面积较小的房屋,则可以拥有更大的使用面积,但楼梯过道、电梯及其他公共设施可能相对较小,生活可能不太方便。有些楼盘的配套设施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