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房者们在购买房屋时,公摊面积的大小是他们关注的话题之一。较大的公摊面积也意味着购房者支付的公摊部分的费用更高。因此,购房者有必要了解公摊面积。那么,公摊面积如何计算呢?公摊面积越小,是否更好呢?
如何计算公摊面积
1、目前,国家规定了公摊面积分摊系数有关的计算原则和方法,但并没有规定分摊系数的结果和大小范围。据业内经验,7层以下的多层楼房的分摊率大约为10%~15%。带电梯的小高层则为17%~25%。而分摊率为20%~30%的高层楼房较为常见。别墅类的分摊系数因设计和功能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2、国家没有具体规定公摊面积所占比例的上限。在合同中,应同时约定套内建筑面积和公摊面积。尽管法律未规定公用建筑面积分摊系数的上限,但公摊面积的计算方法已规定。购房者可根据以下计算方法核实自己所购房屋的公摊面积是否合理:
公用建筑面积=公用建筑面积分摊系数×套内建筑面积
公用建筑面积分摊系数=公用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之和
公用建筑面积=整栋建筑物的建筑面积- 整栋建筑物各套(单元)套内建筑面积之和 – 已作为独立使用空间销售或出租的地下室、车棚及人防工程等建筑面积
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建筑面积
3、简单来说,购房者只需将商品房的建筑面积减去套内建筑面积,得到公摊面积即可。
公摊面积是越小越好吗
1、公摊面积并非越小越好。过小的公摊面积会影响公共空间的美观和舒适度,如楼梯和门厅等。对个人而言,较小的公摊面积有利于个人的使用面积。然而,在整体而言,过小的公摊面积会影响住宅品质以及美观和舒适度。
2、虽然公摊面积越大,则购房者的使用面积越小。但分析表明,公摊并不是越小越好。过小的公摊面积意味着配套公共设施规模的缩减,从而会影响住宅品质。公共设施和走廊越多,公摊面积也会越大。此外,高层建筑因公共设施如电梯和消防设施等的增多,公摊面积也会越大。购房者应该特别注意,在市场上所宣传的零公摊可能只是一种营销策略。
总之,购房者们应该了解公摊面积如何计算以及公摊面积的大小不一定是越小越好。过小的公摊面积会影响住宅品质和美观度。购房者们在购房前,应该详细了解公摊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在购买前仔细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