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房屋买卖过程中,通常都会有交定金的环节。所谓定金,是指交易双方约定由买方在正式交付房款之前预先支付给卖方一部分资金,以保障交易的进行。通常在交定金时需要签订定金合同或者协议,那么在签订定金合同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要核实主合同。定金合同属于担保合同的一种,根据《担保法》的规定,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附属合同,如果主合同无效,则担保合同也无效。因此,在签订定金合同时,应该首先审查主合同,即房屋买卖合同是否有效。其次,要确认定金合同的主体是否与房屋买卖合同一致,可以检查卖方的身份证等相关信息。第三,要了解产权情况,通过查看房产证等相关信息,了解房屋相关权利是否真实,了解房屋是否有共有人、债务、抵押等情况。
其次,在定金合同中,房屋的基本信息要标注清晰,比如房屋地理位置、交易价格、是否包含装修、是否包含车位、车位价格等具体内容。
在签订定金合同的时候,款项的性质也需要写清楚。不同的字眼,例如定金、订金、诚意金、认购金等,具有不同的意义,如果合同中的字样不正确,就容易发生纠纷,甚至导致合同无效。
签定金合同的时候,需要注意将交易双方的约定都落实到书面上,避免口头承诺无法成为证据。
另外,签订合同时也应该明确交付定金的期限和方式。买卖双方应该在合同中约定具体的时间点,以保障买方能够准时交付定金,并且约定支付定金的方式,例如现金支付、银行转账、网络转账等。
定金的数额应该由买卖双方协商,但是根据《担保法》规定,定金的数额不能超过主合同标额的20%,超过这个比例的部分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定金的数额不能过高或者过低,否则容易引起纠纷。
最后,定金合同虽然不等同于买卖合同,但是同样需要明确各方的责任义务,例如约定解除条款、悔约责任、违约金款项等,以免由于条款不明导致签订合同容易,解除合同困难。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