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房率是指套内可供住户支配、使用的建筑面积(不包括墙体、管道井等部分面积)与销售面积(建筑面积)的比率。一般而言,多层的建筑物得房率为88%,高层的建筑物得房率为72%,而办公楼得房率为55%。
计算得房率的方法为:套内建筑面积除以销售面积(也称套型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包括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和阳台面积,而销售面积则包括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俗称公摊面积)。
得房率是购房者非常关注的一个指标。如果得房率过低,则购房者不能充分利用建筑面积,不划算;而如果得房率太高,则公共部分的面积就会越少,住户也会感到压抑。一般来说,得房率在80%左右比较合适,公共部分空间较大,公摊面积合理。
影响得房率的因素有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房型结构(几梯几户)。例如,一梯多户与一梯二户需要分摊的公用面积相差无几,但是户数增加了,总套内建筑面积增加了,则每户需要分摊的公用面积就会减小。
其次是楼盘形态。一般来说,高层得房率较低,小高层之后的多层则得房率较高。
再次是物业类型。一般来说,板式得房率较高,叠式次之,点式则较低。
其次是公共活动区域大小。高品质的物业多建有高挑大堂、宽敞电梯和室内车库等设施,这些都会占用到大量公摊面积,故得房率相对较低。
最后是何种面积不算做公摊面积。车库、会所等具备独立使用功能的空间,售楼单位自营、自用的房屋以及为多栋房屋服务的警卫室、管理用房、设备房等,都不算做公摊面积。
得房率和公摊面积直接相关,与小区的相关配套密不可分。如果得房率过高,相对的公共部分的面积就会越少,可能会影响到楼梯的宽度、大堂的舒适度、电梯间的数量等。因此,楼盘的得房率也需要一个度。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