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购买房屋时,常常会听到得房率这个术语。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得房率吗?为什么低得房率会让人不满意,而高得房率也会让人头疼呢?下面,我们将详细解答得房率的计算方式,以及高低得房率对我们的影响,以及什么样的得房率较为合适。
一、什么是得房率?
得房率是指可供住户支配的面积(也就是套内建筑面积)与每户建筑面积(也就是销售面积)之比。我们知道,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公摊面积,因此得房率的公式可以表示为:
得房率=套内建筑面积÷销售面积
公摊面积越大,得房率就越低;公摊面积越小,得房率就越高。
二、高、低得房率对我们的影响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得房率的高低与公摊面积的大小有关。
(一)得房率低的影响
得房率低意味着公摊面积大。购房者在购买房屋时是购买建筑面积,而建筑面积中含有公摊面积。这意味着购房者在购买房屋时,实际上也为公摊面积买单了。很多人认为为公摊面积付钱是在浪费钱,因为这部分公摊面积并未计算在房屋内可使用的面积范围内。因此,购房者当然希望房屋的可使用面积越大越好。
比较上图可知,尽管花费相同,购买了同样的房屋面积,但由于公摊面积不同,套内建筑面积也不同。这种情况下,如果公摊面积很大,那么光是公摊面积这一部分,就会花费不少的钱,购房者自然会感到不满。
(二)高得房率的影响
高得房率意味着公摊面积小。为了使公摊面积小一些,就需要减少电梯的数量、收紧公共门厅的户型,从整体而言,房屋会变得更加实用,可获得更多的套内建筑面积。然而,从居住角度来看,这也会影响居住的舒适度。因此,我们需要在实用性和舒适性之间寻找平衡点,确定什么样的得房率才最为合适。
我们在购买房屋时,不要只看重高得房率,而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合适的得房率。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