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购买房屋时,消费者往往会被售楼人员利用各种手段进行签约掏钱。消费者应如何避免购房陷阱?记者根据市场调查和消费者投诉情况,总结出以下售楼人员常用的八大售房忽悠术。消费者应该多加留意。
1. 收取小订或封房金逼订
一些售楼人员会先观察消费者的购房意愿,如果消费者有明显的意向,售楼人员就会让消费者先付小订或封房金的费用,一般不高于1000元。交钱后,售楼人员承诺不向其他人介绍该房子,让消费者感到有所归属。这是一种被称作逼订的销售技巧,消费者会对该房产产生情感依赖,最终购买。
2. 欺骗销售进度表
楼盘销售现场通常会张贴销售进度表,上面列出已售出与预订了的户型。售楼人员会在介绍楼盘时问消费者喜欢哪一种,但消费者看中的通常是整个小区最好的房子,却不一定能买得到。如果售楼人员询问销售控制台,那么控制台的工作人员就会立即告诉售楼人员该房子已经售出。新房刚刚开盘时,价格通常较低,开发商以小区里最优质的房子作为诱饵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但开发商会先卖出较为不理想的位置和户型的房子,然后逐步放出较好的房子,房价自然上涨。
3. 囤房加价
对于热销项目,消费者想要的房子往往已经售罄。售楼人员往往掌握有一部分房源,当消费者购买意愿强烈时,售楼员会称有人要加价转让该房子。为了购买心仪的房子,不少消费者心甘情愿地加价购买,殊不知转让费已经被售楼人员塞进自己的口袋了。
4. 利用苦肉计
有些售楼人员会利用一些苦肉计,例如在下大雨的天气中拜访客户让自己湿漉漉地将资料递给消费者。或者在零下十多度的酷寒天气中身穿裙子陪消费者看房,让消费者感到同情和好心。消费者容易被这些表面上的好意所骗。
5. 美化楼书
开发商常常利用光影和修图技术美化楼书,有些冲动的消费者会被这些表面上的美化所迷惑,购买了房产。此外,楼盘沙盘所呈现出的效果消费者也不应完全相信。
6. 借用名牌公司的名声
很多开发商在广告中声称,小区由某知名外资物业公司进行管理,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一些开发商通常只付费购买知名外资物业公司的名字使用权,然后称其为物业顾问。一般来说,知名外资物业公司只会为每平方米价格在数万元以上的高端楼盘提供服务,而开发商通常会自己组建团队对小区进行物业管理。
7. 偷换概念
开发商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味,在销售时常常会偷换概念,例如用绿化覆盖率代替绿地率。消费者应当知道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的概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