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房又认贷、认房不认贷、认贷不认房,这些政策让人有些困惑。以下是详细解释:
1. 什么是认房又认贷?
认房是指购房者在购买第二套房屋时,如果其名下已经有一套房屋登记信息,则新购房屋将被认定为第二套房屋或以上。
认贷是指购房者在购买第二套房屋时,如果其在银行征信系统中已经有买房的贷款记录,无论贷款是否已还清,新购房屋也将被认定为第二套房屋或以上。
如果购房者同时满足认房和认贷条件,那么只要其名下有房或有房贷记录,新购房屋就将被认定为第二套房屋或以上。
在此政策下,无论购房者之前的房产情况如何,只要再次购买房屋就会被认定为第二套房屋,按照第二套房屋的首付比例执行。但在某些城市,如果其名下无贷款或已还清贷款,则首付比例介于第一套房和第二套房之间。
2. 什么是认房不认贷?
在认房不认贷政策下,购房者无论是否有购房贷款记录,只要证明其名下无房屋,则新购房屋将被认定为第一套房屋。如果其名下已有一套房屋,则新购房屋将被认定为第二套房屋或以上,不受其历史贷款记录影响。
3. 什么是认贷不认房?
在认贷不认房政策下,购房者的购房套数不再仅仅取决于其名下房屋数量,而是取决于其是否还清第一次购房的贷款。例如,如果购房者的第一套房屋贷款已还清,则再次购买房屋时可被认定为第一套房屋。
对于公积金贷款,住房套数的认定需通过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和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查询和认定,且认定规则如下:
① 借款人本人和配偶名下无未还清的住房贷款记录,则认定为首套房贷款。
② 借款人本人和配偶名下有一笔未还清的住房贷款记录,则认定为第二套房贷款。
③ 借款人本人和配偶名下有两笔或以上未还清的住房贷款记录,则认定为第三套房贷款。
对于购买40年或50年产权的房屋,其是否计入认房范围以及其贷款是否计入认贷范围,需按照各城市的政策规定。购房者在购房前,需了解当地政策及其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