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购房能借名买吗?六大风险需知!

限购房能借名买吗?六大风险需知!

随着各地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不断加强,被限购人群不得不等待一至两年甚至更长时间,还有一些人担心房价上涨后无法承受,因此想到了借名购房。但是,这种行为暗藏六大风险:

第一,由于没有书面协议,因此一方可能否认曾经达成过借名购房的协议。由于借名购房的双方往往是亲属或朋友,所以基于信任感情,很少签订书面协议。但是,如果房价上涨等因素导致登记人否认协议,那么借名人可能面临损失。

第二,借名购房可能违反政策法规,导致协议被认定为无效。对于借名购买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尽管签订了书面协议,但是由于其规避政策,协议可能会被法院认定无效,从而借名人无法获得房屋产权。

第三,当房屋满足过户条件时,登记人可能拒绝办理房屋过户手续。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协助办理房屋过户的主动权将掌握在登记人手中,从而借名人面临被拒绝的风险。

第四,借名人被要求腾退房屋。在购买房屋后,借名人通常会实际居住在房屋内,但是由于房屋登记在他人名下,因为我国对不动产物权采用登记主义,所以借名人可能面临被起诉腾退房屋的风险。

第五,房屋可能因为登记人涉诉而被查封或处置。借名购房是由借名人和登记人之间的协议,如果根据公示公信原则,房屋所有权证上登记人则是所有权人,因此一旦登记人涉诉,该房屋就可能面临被查封或处置的危险。

第六,登记人可能将房屋转让给第三方。由于房屋登记在他人名下,第三方有理由相信登记人是房屋所有权人。二者签订买卖协议时,如果第三方不知道有借名登记存在,那么借名人就有可能失去房屋所有权,只能依据不当得利原则向登记人主张赔偿。

此外,对于借名购买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即使双方签订了书面协议或进行了公证,因为其违反了政策规定,因此协议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对于不违反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借名购房行为,建议双方签订书面协议并加以公证,以明确出资人与登记人之间是借款关系还是借名购房行为。无论如何,实际出资人都要留存相关证据,以便在没有书面协议或房屋登记人拒绝认可借名购房时,可以减少损失并向登记人主张债权。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0)
上一篇 2023年7月29日
下一篇 2023年7月29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