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现实生活中,开发商通常会通过认购、订购或预订等方式向购房者收取定金。但是,很多人在交了定金之后又不想买房了,这时是否可以要回定金呢?交定金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现在就来了解一下相关情况。
定金能否退还?
根据规定,如果是因为购房者原因未能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开发商有权不返还定金。如果是由于开发商的原因导致合同未能签订,开发商应双倍返还定金。另外,如果因不可归责于双方的原因导致合同未能签订,开发商应将定金返还给购房者。
此外,如果出现以下情形之一,导致未能达到《商品房买卖合同》的目的,购房者可以要求解除合同:
1. 开发商在合同签订后未通知购房者并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方;
2. 开发商在合同签订后将该房屋出售给第三方;
3. 开发商迟延交付房屋或者购房者迟延支付购房款,在催告后的三个月内仍未履行。当事人一方要求解除合同,应得到支持,但除非有另行约定;
4. 开发商交付的房屋面积与合同约定的面积误差值大于特别值的3%;
5. 由于开发商原因,使购房者在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期限届满一年后无法办理登记。
交付定金时需要注意什么?
房屋的价值数额往往都是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即使是只先交部分钱的定金,也会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因此,交付定金时一定要慎重对待,并注意以下几点:
1. 别轻信口头协议
一旦付出定金,就很难收回。如果没有得到书面证明,开发商很容易拒不履行协议。因此,交付定金时不要只是口头协议,必须有书面协议作为依据。
2. 订立补充协议
大部分合同都是制式合同,购房者通常无法通过合同保护自己的权益。此时,需要订立补充协议,其中应包括定金的支付方式和违约时的赔偿问题。
3. 确认房屋性质
如果房子本身不能交易,定金就可能打水漂。在交付定金前,一定要确认好房屋的性质。如果是期房,要看开发商是否有预售许可证;如果是现房,要看开发商是否有房产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