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交房后,实际建筑面积与购房合同约定的面积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是正常的。根据规定,开发商出售房屋时必须以套内建筑面积数来签订购房合同。如果实际面积误差在3%以内,开发商无需采取任何措施。如果实际面积误差超过3%,则需要按照实际差额和购房合同约定价格进行多退少补。如果实际面积误差超过10%,则开发商将受到处罚,购房者有权申请退房。
当购房时发现购房合同约定的面积与实际面积存在误差,应当根据《较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规定,依据合同约定进行处理。如果实际面积误差在3%以内,购房者应按照购房合同约定的价格结算。如果实际面积误差超过3%,购房者可以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支付的购房款及利息。如果购房者同意继续履行合同,且实际面积比合同约定面积大,则购房者需按照购房合同约定的价格补足误差部分的房价款。如果实际面积比合同约定面积小,则购房者可以要求出售方返还误差部分的房价款及利息。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有法律规定,但建议购房者在购买房屋时与开发商明确约定解决面积误差的具体办法,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样的约定可以更为细化,如当实际面积误差超过3%时,购房者要求退房时开发商应在规定时间内退还已支付的房款,并支付利息等相关内容。这样可以有效解决与开发商产生的纠纷。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